剧情介绍
2008年,美国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与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竞争第44届美国总统。竞选中处于劣势的麦凯恩听从其高级竞选参谋(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等幕僚的建议,决定选用一名女性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以增加其竞争力。一番筛选后,阿拉斯加州长萨拉·佩林(朱利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饰)成功获选。然而,入选后的佩林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知识涉猎都频频令竞选团队大跌眼镜。虽然经过多次特殊培训后佩林的表现有所进步,甚至帮助竞选团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但佩林的加入能否力挽狂澜,改变麦凯恩团队的命运呢?
本片根据2010年发行的同名著作改编,由2008年拍摄重现2000年美国大选的《选票风波》导演杰伊·罗奇(Jay Roach)执导。
1.导演具有很强的保守主义倾向,看得出他和他的编剧团队都是有着传统“白人精英”情结的保守派。
2.影片的观点是萨拉.佩林无疑是共和党最为失败的一个总统候选人。而在09年佩林宣布辞去阿拉斯加州州长时候,普遍认为这是他准备参加12年大选的一个信号——导演也许一直认为佩林真的不适合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人物,她缺乏足够的政治经历和经验,也缺乏必要的内涵修养,至于说丰富的国际关系处理能力和那些必须的知识,她除了死记硬背别无他法——在这部影片中,最后的镜头是尽管麦凯恩败选(导演的角度认为他的败选和佩林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关系,佩林不但没有成为推动力,而成为了奥巴马团队共计麦凯恩的一个新的亮点),但是他仍很绅士地将佩林介绍给大家,而那些群众高呼佩林名字的镜头也许正是导演所代表的保守派所担心的。
3.尽管佩林是传统保守派的代表,但是她还不足以成为驾驭国家的管理团队的一员。除了出众的口才和煽 动能力,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正如麦凯恩团队认为奥巴马一样——“他只是一个名人,一个抛头露面的明星,而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干家,他并没有对整个国家奉献多少,充其量只是一个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偶像。”同样地,佩林在麦凯恩团队中的角色就是一个挽回媒体分的偶像选手,他们也需要一个能成为娱乐杂志头版的明星级的政治人物来抬高身价,同时带动选票的上升。
4.麦凯恩挑选佩林作为竞选搭档的失误在开始就注定了,因为他的团队成员工作的疏忽,对佩林的背景调查并没有深入而彻底的进行,导致在后期的竞选过程中状况不断。佩林的确具有难得的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那种演员一般的表现和演讲口才和奥巴马如出一撤,他们都是政客,都是那种知道观众像要什么,听众想要什么,媒体想要什么的人。从这一点来说,不善和媒体打交道,个性有点含蓄内敛的麦凯恩正需要这么一个调节气氛的角色。可惜的是,尽管佩林和奥巴马具有一样的外向性气场和感染力,但是她内在的涵养导致了她无法和奥巴马相提并论。
影片中,佩林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她甚至无法举出一个影响美国国家进程的典型法律case来证明观点,而在这方面,法律出身的奥巴马则几乎是一个宪法教授。在外交政策上,佩林屡次的开黄腔和左右顾而言其他的做法,成为了新的笑料,也成全了奥巴马团队供给麦凯恩团队的新的点。奥巴马至少有内敛稳重的拜登,而麦凯恩身边的是一个近似跳梁小丑一样的佩林。难怪NBC和福克斯的新闻频道会惊呼,一个作为“替补总统”的副总统,如果让佩林来担任的话,“你们自己想想这个后果。”
5.在导演心目中,作为保守派的的视点,他无法忍受一个类似娱乐明星一样的奥巴马,也无法忍受一个毫无内涵修养不学无术的保守派的政治明星,他也许还是认为只有类似麦凯恩这样一个至少还是坚持某些保守主义核心价值和美国精神的实干家才是美国人民真正的选择。而事实上,媒体的宣传和运作,让那些善于和媒体打交道的明星们成为了人们的心头所好。导演在影片最后的镜头叙述似乎是有很多想法要说。
全片采用传记片形式,卡司相当强大,几个老戏骨相互彪戏的桥段很好看。影片剪辑和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尽管是一个相当老套甚至有些无趣的故事,但是却演绎得很好,导演的驾驭能力可见一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