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本剧讲述的是人类永不厌倦的恒久主题——爱情,交织着情欲爱恋的悲欢离合。1947年,十六岁的小菲是一个纯洁与率真的女孩子,她厌恶城市的欺诈、阴暗和市侩气息,渴望一种更干净更浪漫更有激情的生活,所以她懵懵懂懂地和同学一起参加了革命,成为了文工团员。这种投身革命的偶然却内在地契合了她追求浪漫的个性——革命就是要荡涤一切污秽,革命富有浪漫气质。小菲是个“戏疯子”,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但颇有天赋,一登台便忘乎所以地全身心投入,很快就名声大噪,旅长都汉爱上了她并想娶她。都汉能够给小菲许多女孩子都艳羡的地位、权势,然而小菲却并不看重这些。因为她已经不可遏抑地爱上了“集狷狂、柔弱、放荡不羁、细致入微于一身”的政治干事欧阳萸。她要和欧阳萸这样的男人诗意的恋爱,浪漫的生存。于是,小菲就开始采用直接简单而洋溢着纯真天性的方式和手段去追求欧阳萸,并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这个理想的男人。
但是小菲和欧阳萸的婚姻却只不过缔结了一种长相厮守的形式,爱情对于小菲来说仍然是天边的月亮,望得见却够不着。他们夫妻俩完全是两个世界里的人。
欧阳萸出身上海世家,心地清高孤傲,性情优雅忧郁,有着天生的风流倜傥的贵族气质。而小菲出身小市民,简单、朴直、粗糙,没有欧阳萸所期望的含蓄、成熟和同样的优雅高贵。欧阳萸一辈子没看过妻子演的戏,他谈论创作,谈论诗歌、写犀利的文艺批判文章,并用修长的手指弹奏贝多芬的《月光》,家里时常聚积着一大帮男男女女倾慕者。小菲一辈子也不懂丈夫精神上究竟需要什么,也始终未能加入丈夫的谈话圈子,两个人根本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欧阳萸,本来有一个飘逸如仙才华横溢的意中人,却因为小菲的怀孕而放弃。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婚姻,对小菲而言,从来就是有压力的,有危机感的。
为了走近欧阳萸,小菲从最灿烂的青春,到渐归平淡的中年, 30多年来一直在情感的沙场上来往奔突。较之其它女人对欧阳萸的那种谈天说地虚无缥缈的抽象之爱,小菲对欧阳萸的爱是沉实而具象化的,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尽管这种沉实而具体的爱后来被只有12岁的女儿毫不留情地界定为“妈妈爱爸爸,爱的太笨!” 欧阳萸在婚后对小菲曾有多次感情背叛,这激起了小菲汹涌澎湃的妒嫉。她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与情敌展开角逐——突然偷袭,悄悄跟踪,严密看护,刻薄讽刺,泼辣哭闹,甚至到方大姐面前揭发欧阳萸。小菲在受到欧阳萸的冷落而精神感到痛苦时,也曾试着开始一段婚外情。但这段草草收场的婚外情,却更加使自己明白了对丈夫的爱是多么痴心,多么坚定。小菲所作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甚至用千方百计引起丈夫妒嫉的方式来求得丈夫的注意。当革命的运动一个一个接踵而至时,欧阳萸总是受到冲击和批判,停薪停工资,追随者一轰而散,每当这个时候只有小菲是不离不弃的,一如既往地痴爱他的,小菲这时给他布设的温暖温馨的家庭成了他最后的退守之地。物质匮乏的时候,小菲宁肯自己不吃也要把营养品送给丈夫,还挖空心思地去弄吃食,甚至半夜三更去郊外钓蛤蟆。她精心算计着每天的生活开支,为了得到演主角那每月六元钱伙食补助和四两红糖给欧阳补补虚弱的身体而去给剧团书记送礼;文革中丈夫被批斗,她坚持天天送饭,并巧妙而勇敢地瓦解施于丈夫身上的暴力;丈夫劳教时,小菲宁可从大主演降至锅炉工也不与丈夫划清界限,坚持隔段时间就去探看。
小菲终于留住了欧阳萸,欧阳萸在经过了漫长的精神漂泊后也终于心甘情愿地与她相濡以沫共度余生。一个女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竟然是如此的艰难,却又因这艰难而愈显珍贵。这就是一个普通女人谱写出的一首伟大的爱情史诗。